证道一贯真机简易录 總論(下)

证道一贯真机简易录 總論(下)

· json · rss
Subscribe:

About

濟一子道书选要4


奇门abc转自叶九


证道一贯真机简易录 總論(下)


仙之求人,甚於人之求仙。上界聖賢,于苦志之弟子,愛若珍珠寶玉。珍珠有價,好弟子無價。

當初起手,立下念頭,便把姓名、鄉貫,列之天府,日日有聖賢降臨,察其功過。

若果志真念確,聖賢喜之不勝,虛空護持,不減慈母之于赤子。

凡我弟子,須鼓大勇,立大誓願,要做頂天立地的功夫,旋乾轉坤的豪傑。大振玄風,弘開法署。


馬丹陽祖曰:

速養丹珠速養身,好將陰德濟斯民。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

上陽子曰:

斯道至大,盜天地之秘,竊造化之機,在先積德修福,方能勝任。


《悟真》曰:

大藥修之有易難,也知由我亦由天。若非積行修陰德,動有群魔作障緣。


何謂陰德?

施與不求報,陰德也。

積善無人知,陰德也。

不迫人於險,陰德也。

暗中作方便,陰德也。

夫修行人,若陰德未充,鮮不為外魔所攻。

若能回思內省,發大忍辱精進,則魔障化為陰德。


《經》曰:

彼以禍來,我以福往。

彼以怨來,我以德往。

皆陰德之盛,驅魔之功也。


行須八百,功滿三千,似乎累世莫殫。

不知八百、三千,一切惟心所造。

倘能一念回機,全身放下,方寸中空空洞洞,自然一了都了。

三千功,八百行,當下立即圓滿,而與太虛天體,同其廣大、高明矣。


《唱道真言》曰:

人能以豪傑之才,為聖賢之學,以慎獨之功,養浩然之氣,則日後升天,定居高位,超拔幽冥,福蔭子孫,功名事業,顧不偉歟?

吾見流俗之士,未有尺善寸長可以度越流眾,而妄自希於坎離、水火之術。

俗情未除,胎仙豈結?志在溫飽,而夢想清虛。

不幾令大羅天上無數高真聞言盡為絕倒哉?


原夫鴻蒙之先,一氣末兆,不可道,亦不可名,廓然太虛,無方無體,是謂真空。

空中不空,是謂妙有。

惟即有而空,故無始之始,強名曰天地之始。

惟即空而有,故有始之始,強名曰萬物之母。

即有而空,便是太極本無極;

即空而有,便是無極而太極。


父母未生以前,圓成周遍,廓徹靈通,本無污染,不假修證,

空中不空,為虛空之真宰,所謂統體一太極也。

既而一點靈光,從太虛中來,倏然感附,直入中宮神室,作一身主人,所謂各具一太極也。


朱元育曰:

天地間山川、土石,俱窒礙不通,惟有洞天虛穀,竅竅相通。

人身亦然,肌肉骨節,俱窒礙而不通,惟有玄竅虛穀,脈脈相通,與造化之洞天相似。元氣往來,洞然無極,正在于虛穀之中也。


既知空不礙有,既知有不礙空。

到此地位,根塵識想,一切消落。

大地山河,俱同幻影。

此身尚非我有,何有於家?

又何有于田園、妻子?

種種身外之物。

世間凡夫,苦死守著田園,戀著妻子,一息尚存,不肯放下,

豈知凡夫最貪者處,即道人大解脫處乎?


上陽子《戒慎七則》:

《悟真》曰:

‘依時採取定浮沉,進火須防危甚。’最為初關緊要,此其一也。

採取之時,若或陰陽錯亂,日月乖戾,外火雖動而行,內符閉息不應,枉費神功,此其二也。

若火候過差,水銖不定,源流混濁,藥物不真,空自勞神,有損無益,此其三也。

既得黍珠入鼎,須要溫養,保固心君,苟或未善,即恐火化丹失,此其四也。

至有學者,備曆艱難,屢經危險,心膽驚怖。平時在懷,得丹人鼎,切宜驅除,務令清靜,如使牽掛舊慮,以亂心君,是調滌慮洗心,是謂沐浴。偶或留戀,則恐鉛汞飛走。此其五也。

乃至十月胎完,脫胎換鼎,不能保固陽神,輕縱出去,則一出而迷途,失舍無歸,此其六也。

又有丹成之後,且要識真辨偽。若功未滿,眼前忽見靈異多端、奇特百出,以至生生之事,皆能明瞭,若此皆為魔障,並非真實。切不可認為己靈丹聖,茲乃邪偽妖幻,見吾道成,乃欲引入邪宗,以亂吾真。于斯時也,且要堅持智慧,保固全真。此其七也。

凡此皆防慮之大者,一有不慎,非但無成,恐致喪失。


正陽祖曰:

已證無為目在心,便須溫養保全真。一年沐浴防危險,免見沉淪更用心。


《定觀經》曰:

夫得道之人,凡有七候;一者心得定易,覺諸塵漏。二者宿疾普消,身心輕爽。三者填補天損,還年複命。四者延數千歲,名曰仙人。五者煉形為氣,名曰真人。六者煉氣成神,名曰神人。七者煉神合道,名曰至人。其於鑒力,隨候益明,得至道成,慧乃圓備。


《修真前辨》曰:

此道非真實大丈夫不能得,非天縱之上智不能行。

雖能得之,還要祖上積德深厚,自己功行重大,有無數天緣結聚,方能無阻無當,順順序序,了此大事。

倘祖上無德,自己宿根不深,雖能勇往直前,或限於事之未就而數已盡,或阻于功之方用而魔障早來,往往有法無財,有道無力,抱道而亡者甚多。

然雖未成道,而來去分明,與凡人大不相同。

亦有半功而亡,亦有未功而亡者。

半功而亡者,再世必系生知,

未功而亡者,再世亦必志道。


有宿根者,一提即醒,

無宿根者,雖強之不聽也。

有志之士,終身學道,未遇真師,死後轉生,一出頭來,自知有此一件大事,千方百計,尋師訪道。

若無宿根,總彼孤寡貧窮,艱難萬狀,甘於困死,而不愛此道也。


世人不肯盡心窮理,輕視性命,未盡人事,便想仙道。

自己不出一力,便要他人珍寶,

略不如意,稍著苦惱,即便退步,半途而廢,委之無緣。

如此舉止,何能進聖賢門牆?

無怪其為盲師所誤,而終身在鬼窟中作生涯也。

試觀世之一技、一藝,亦必細心久學而後成,況此生死大事,乃欲容易而知,漂學而得,何其愚乎?


《傳道集》曰:

舉世人無不死,而好道者,欲不死而長生。

舉世人在世中,而好道者,欲升仙而遊物外。

舉世人在地上,而好道者,欲超凡而入洞天。

所以甘於勞苦,而守于貧賤,遊心在清淡瀟灑之中,潛跡于泉石煙霞之表。


世之人,

鄰雞未唱,而出戶嫌遲。

街鼓遍聞,而歸家恨早。

貪癡爭肯暫休,妄想惟憂不足。

豔陽媚景,百卉芬芳,水謝危樓,清風快意,

月夜閒談,雪天對飲,恣縱無情之欲,消磨有限之情。

寶貴繁華,空裝點浮生之夢;

愁煩恩怨,徒種下來生之因。

歌聲未絕,苦惱早來。

名利正濃,紅顏已去。

縱得回心向道,早已疾病纏身。

破舟未濟,誰無求救之心?

屋漏重完,忍絕再修之意?


歲月蹉跎,年光迅速。

貪財戀貨,將謂萬劫長有。

愛子憐孫,惟望永生長聚。

直待惡病纏身,方是歇心之日。

大限臨頭,才為了手之時。

縱得回心向道,爭奈年老氣衰。

春雪秋花,止有時間之景;

夕陽曉月,應無久遠之光。


奉道者

難得少年,少年修持,根元完固,易為見功,止於千日而可大成也。

又難得中年,中年修持,先補之完備,次下手進功。始也返老還童,後即超凡入聖。

少年既不悟,中年又不省,或因災難而留心清淨,或因疾病而志在希夷。

若晚年修持,先論救護,次行補益,然後自小成法,積功至中成,中成積功,至於返老還童,煉形住世,而後可大成也。


来自:奇门abc>《道家》 举报


类似文章

吕祖《鼎器歌》 傅金铨注

中国谋略第一书《素书》

1-修真辩难参证-清-刘一明

1-15-象言破疑卷下

拆字喻做人

悟道录


©360doc( 京ICP证090625号)


阴神阳神:

忘其身,虚其心,空洞之中,一物不生,则可以换凡胎为灵胎,变俗子为真人。


吕洞宾:

炼虚功夫,妙在忘形,无人无我,混沌中有一点灵炁,

身热似火,心冷如水,炁行如泉,神静如岳,

虚其身心去其作用,而听诸大道自然之运行